Playing Love - 三十歲從零開始學鋼琴:獻給那些在各種領域努力的人!
「如果你想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或是今天。」我一直滿喜歡這句話。
三年半前毅然決然決定從零開始學鋼琴(沒錯!我三年半前啥都不會,連個音階都彈不出來 XD)一路從哈農跟車爾尼 599 練習曲開始,三年多來慢慢練了巴哈、莫札特、蕭邦、德布西、拉赫曼尼諾夫、舒曼、舒伯特,最近才有機會練到這首喜歡很久的《Playing Love》——出自知名電影《海上鋼琴師》
我的老師 Richard 是個超級音樂 Nerd(稱讚意味)。他有著自己的一套音樂理論,從身體運動、音樂、演奏方式、學習方式、到他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跟詮釋。他花了無數的時間去拆解身體的每個部位,從擴背的肩膀、從肘關節到腕關節、從手指第一節到第三節。有時候他有新發現的時候會興奮,Nerdy 如他,會把一個彈奏琴鍵的動作拆解到四個分解動作,然後我們整堂課都在練習小指某個指節的運動方式。
對於上課,我有幾個印象深刻的時刻:
- 第一次老師跟我說,我們可以來試試蕭邦前奏曲的時候我好開心,帶著譜用跳的回家!
- 第一次在課堂上完成我當時覺得超爆難的巴哈《二聲部創意曲》,彈完最後一個音之後,跟老師一起站起來拍手歡呼 XD
- 第一次錄音要錄完這首《Playing Love》的時候,彈最後一段尾奏緊張到整隻手都在發抖。
- 練完琴跟老師站在教室外面抽菸(嚴格來說是陪他抽煙),然後他講起音樂講到超興奮超激動一直逼近我,我們邊聊音樂、我邊偷偷跟他玩鬼抓人(?)
- 練琴練太嗨,被教室隔壁的住戶大拍教室的門(那時候教室在頂加),我躲在老師後面跟他道歉。
好吧!我可能也是 Nerd!我滿喜歡這種對事物執著,無限拆解之後再重新組合的過程,也滿喜歡這種同時挾帶感性的音樂詮釋與理性的身體控制的平衡,也很喜歡每一個重複練習之間慢慢看到自己進步去掌握更大樂章的成就感。
這幾年來,鋼琴教會我很多事,而我覺得這些心得也不只能應用在鋼琴上,也能套用在很多生活或工作上,
穩定情緒,專注在當下
這幾年因為生活與工作中大小的事情,偶爾也會有情緒不好的時候。幾年前在諮商師的引導下會練習冥想,而其實練琴滿像冥想的。練琴時,最棒的方法是很認真的去感受每一個當下,把注意力集中在全部當下能夠感受到的事物上——身體每個部位的感覺、肌肉如何用力、音符的力度、音樂的方向、踏板帶來的殘響——練習把注意力放在當下的事物上,試著感受與理解,然後再慢慢推進。
自身的狀態是流動的,有時候練琴的狀況很好、有時候也會感覺自己毫無進展。試著去擁抱自己沒進步的時候,會比起埋怨今天某個手指背叛自己要來得好。
我後來發現每天固定 30-60 分鐘的練習,讓我在開始新的一天時,會知道今天就算其他事情都被我搞砸了,我的鋼琴也會有小小小進步。這個安心感有助於穩定我的情緒,讓我在其他事情的處理上也能更順手。
小進步會逐漸累積
上課收到的菜單有時候也會是無聊到不行的課表——來!我們練基本功!——整週都是永無止境的 Do Re Mi Fa So 跟身體運動練習(這真的很無聊 XD 你會覺得好像是來上體操課!)但這些看似無趣的小小練習,在未來某一天的某首曲子上,會讓你發現「喔喔喔喔!原來是用在這!」的驚艷感。
老師常常用的說法是:「當你一首曲子彈不順或是速度起不來,你已經卡住了,不要一直重複在卡住的地方。反而應該試著放慢速,我們在心中想像音樂,然後用最慢的速度去播放他,用手把他演奏出來。」放慢了,雖然沒辦法用同樣的時間走完整首曲子,但卻可以對放慢走過的細節有更多的理解跟感受。
雖然工作也會逐年忙碌,但我還是持續努力保持每天至少 30 分鐘練習時間。也常常有沒動力想要翹課的時候,但還是得去面對,試著去保持住緩慢進步的節奏。
放鬆也是一種練習
剛開始學琴最容易沒注意到的地方是「放鬆」,有時候我以為手指放在鋼琴上已經放鬆了,可是在被提醒之下才會發現,其實我下意識的還是讓某些肌肉很緊繃。在這種時候,反而要去刻意「放鬆」這些肌肉。
很有趣的,跟冥想很類似。當肌肉真的放鬆時,手腕會感覺到手掌帶來的重量,手指觸碰到琴鍵後帶回來的反作用力。每一顆每一顆音之間都必須充分放鬆,才能準備好彈下一個音。老師有給我一個很崩潰的練習:「彈一首曲子,把注意力放在你是否有放鬆上面,試著每顆音之間都確保你完全放鬆。彈琴其實是一種放鬆的練習。」
生活也是一樣囉!兩個工作之間要完整的放鬆,你才能準備好下一個工作!(所以我現在兩個會議之間會保留 15 分鐘空擋啦!)
不喜歡的東西也得嘗試
比起浪漫派的蕭邦與印象派的德布西,我比較沒那麼愛巴洛克時期的巴哈,所以比起收到的作業是蕭邦,收到的作業是巴哈的時候我比較沒那麼興奮(笑)。不過我往往是作業照單全收,去嘗試不喜歡的東西有時候會得到更多的體悟。
我第一次完成巴哈創意曲的時候真的很開心,一方面是因為他真的很難、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好像開始有點喜歡這個原本聽不懂的音樂,而更加的可以去體會古典音樂的樂趣與美好。相較於原本就很喜歡的曲子,有時候反而能從原本沒那麼喜歡的事情上學到更多東西。雖然開始時總有點抗拒,但總是能從中間找到一些樂趣。
練習去感覺
工學院出生的我,從小幾乎沒有被教育過「去感覺」這件事。對於老師說,彈琴的時候想像「就像墨水滴到宣紙上之後暈開」、「輕快的感覺就像小鳥剛巧停在枝頭上」跟「莫札特的和聲在手中,德布西的和聲在心中」,剛開始總是一頭霧水,所以這方面我花了比較多時間練習。
利用感覺去引導想像、再利用想像去引導身體感覺、再讓腦袋裡想像的音樂用手指播放出來。好我知道我講得很美,但做起來其實很難喔!在練習去感覺時,有時候會看到更多原本用邏輯看不到的事物,而那些事物你總得去感受後才能理解。
願意嘗試更久以後才看到結果的事物
最後,最重要的應該是學習鋼琴讓我更勇敢的去嘗試那些「更久以後才能看得到結果的事物」。剛學琴的時候目標只是「噢!如果能演奏個小奏鳴曲就很棒了」,三年半前大概不會想像自己能夠演奏《海上鋼琴師》中的曲子,十年後也不知道還能進步到哪裡。但這些剛開始的小小起步,過程中的碰撞跟累積,最後都會慢慢累積成有趣的結果。
我可能沒辦法比別人聰明或學得比別人快,但我有一點點信心我比較有毅力,所以只要時間夠長,我最後就有機會達到目標。
這篇文章獻給那些在各種領域努力的人!每天一點點的付出最後都會有成果,也希望每個人都很享受挑戰跟前進的過程。我也會繼續練習喔!希望可以玩到更多有趣的曲子!
錄音後記
自己練習演奏跟錄音真是兩碼子事情。攝影機開起來之後的感受完全不一樣,如果一直想要把自己最好的表現露出來,「不能犯錯」這個魔咒就會一直在腦袋裡盤旋,反而每次都會出現各種失誤。要真的錄出我心中完美的錄音,可能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還有很多技巧跟心態要磨練呢。
三分半的音樂我們大概錄了至少有三個小時,眾多錄音裡這裡好了、那裡就壞了,我跟老師分別選了不同的錄音作為紀錄,而這個版本是我最喜歡的。
為什麼呢?因為裡面其實有小失誤,我在演奏時小小慌了,老師卻沒聽出來反而覺得不錯,說:「有時候你得站遠一點看自己。」我喜歡這句話,作為紀念。